医院新闻

我院荣获“2024年‘美丽医院’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”全国优秀案例

发布时间:2024/9/11 18:04:35 浏览次数:410次

本网讯(郭珊珊/文图)9月11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布了《关于发布“2024年‘美丽医院’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”结果的公告》,我院报送的《古城里的百年老院:美在眼底 美在人心》荣获全国优秀案例。


附:《古城里的百年老院:美在眼底 美在人心——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“美丽医院”案例申报材料

古城卫辉,历史悠久,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厚重文化积淀,素有“南通十省,北拱神京”之美誉。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坐落于县级市的省直三甲高校附属医院,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896年创建以来,便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,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。在这里,医者仁心与古城文脉交相辉映,诊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相得益彰。

仁心映古城,文脉续华章。传承红色基因、播撒医者大爱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成长密码和永恒使命。128年来,医院先后三次荣获“全国卫生先进集体”,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5年考核成绩为A。立足新时代,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心,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研究型“大学医院”,以新担当新作为增进百姓健康福祉,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医学人才,为推进健康中国、美丽中国建设增砖添瓦。

一、百年老院之美在眼底——环境之美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,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。美丽医院建设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,也是每一位热爱医院、热爱卫生事业的工作者的共同追求。

(一)文物不语,诉说春秋。目前医院共有古建筑6栋,属于“博济惠民医院旧址”,在2016年获批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建筑群西临老卫河,东临怀盐场旧址,晚清民国时期所建,主要有院史馆楼、1913西主式方形楼、4幢西式方形楼组成。建筑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,是中国建筑从古建筑到现代建筑过渡的一个典范,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作为内地建院较早、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医院和河南西医的发源地,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1896年英属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(Dr.William McCIure)分别于1901年、1913年、1918年,3次购买土地共3O0余亩,建大小楼房16座,瓦房6O0余间。1922年经万国护士学会批准,成立了惠民护士学校(新乡医学院前身)。“博济惠民医院旧址”在建筑、人文、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。

古木今犹在,绿意跨百年。据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志》记载,早在1918年至1920年,院内广植花草树木,病房楼周边环绕着红白榕树、芍药、牡丹、紫丁香、红月季等名贵花木。门诊与病房之间有崎岖花径相通,翠柏狭道环绕,院区周边列植高大茂密的槐树、榆树,映天蔽日,环境幽雅,是疗养身心的理想之所。风雅有致的老病房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,一直作为病房楼使用。2006年被改建为院史馆,2018年获批“河南省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”,成为员工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、医学史传播基地、红色教育培训基地。

(二)全院6S管理,规范高效。2016年,医院启动6S管理,在医疗、管理、服务中秉承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理念,坚持不懈地将6S管理落到实处。医院制订考核细则,纳入每日夜查房条款,每月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、行政部门6S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,并强化结果运用,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养。

百年长廊绘惠民画卷,步步生辉映岁月沧桑。医院倾心打造新中式花园和文化园林广场,曲径通幽处,有涌泉流水,花桥夹道,飞瀑虹影,将医院文化理念融入景观。医院建成百年惠民文化园林文化长廊,带领观者穿越时空,翻开历史的画卷,领略百年老院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。近年来,院区环境持续优化,加大绿化投入,潜心打造四季景观,对医疗区、教学区、家属区道路和健身场地进行重新规划,种银杏、乌柏、桂花、樱花等名贵树木数百棵,统一给树木制作标识牌 ,悬挂“ 身份证”。医院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教,把建设美丽医院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,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健康、舒适、和谐的医疗环境。

二、百年老院之美在人心——人文之美

(一)情系社会,挺膺担当。坚持党建引领,文化铸魂。128年来,医院干部职工扎根基层,厚植家国情怀,在勇敢逆行中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。每当国家需要,都有新医一附院人勇毅前行的身影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医院先后选派百余名医疗骨干,援疆、援藏、援非。在唐山大地震、汶川地震以及非典、新冠疫情等紧急关头,医院率先组建多支医疗队奔赴灾区、疫区开展紧急医疗救助,被全国总工会授予“抗震救灾、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”。2021年夏天,古城卫辉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,在抗洪救援中,转移患者、陪护、周边群众万余人。“托举新生”“医生背起患者”涌现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美丽身影。此外,医院设立公益项目、开展公益活动,长期开展“百年名院 百名专家”惠民义诊活动,博济爱心基金已开展24期,共救助患者4165人;作为“河南省文明单位”,医院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创文创卫工作,常态化参与卫辉市文明出行、城市清洁、铲雪除冰等志愿服务行动。

(二)多措并举,便民就医。医院大力实施惠民举措,印发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工作实施方案》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“便民就医少跑腿”七大举措工作实施方案》等,推行“脱卡就诊”“一号管三天”,实现预约服务精准化、支付方式多样化、门诊取药便捷化、综合服务集中化、多学科诊疗(MDT)高效化、远程医疗常态化、病案复印便民化、膳食服务科学化。联合国医堂推出的特色养生药饮、月饼等,传播中医药文化,广受赞誉。开设“老年爱心服务站”“爱心接驳车”“院内长途汽车站”,推出一系列惠民实事儿,逐步建立起流程科学、模式连续、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,持续改善患者就诊体验。

(三)“大爱仁医”,薪火相传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豫北医专(曾用名)医院农村医疗队“流动医疗队”架起大马车,走遍缺医少药的边远县乡,将热情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,群众“赶年会”一般蜂拥而至。1960年,我院收治一位烧伤患者(全身60%Ⅱ度烧伤),为尽快消灭创面防止感染,秦维康、刘素景、孙鸿源和刘公臣四名医护人员主动献皮四十余块,之后四人仍旧拖着麻醉的腿部,坚持走上手术台,忍着切肤之痛,两个多月如一日守护患者。2016年6月,儿科退休医生钱惠茵老师回无锡老家,离开她奉献53年的工作岗位,烈日下500余人含泪自发相送,当时被《人民日报》公众号头条报道。从太湖明珠到太行崖柏,她甘为人梯,悬壶济世,坚持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,她常说“为患儿治病,是咱医生的责任;为群众服务,是咱们党员的义务。”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周福军老师是钱老师的学生,他带头成立“手机医学院”,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,自掏腰包、自筹资金、自带设备,放弃节假日,跋山涉水,奔走于偏远贫困地区,为医学和基层医生普通百姓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,被央视《不平凡的医生》关注报道。无独有偶,2018年,在照料重伤病患时,护士刘珊手臂突然被患者死死咬住,长达三分钟,深深的牙印触目惊心。她凭借一份强烈的职业信念,选择默默忍受,传递着“医者父母心”的暖意。

岁月载温情,星光耀杏林。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人文追求,医院开创了《医者仁心 惠民苍生》《百年回眸》《医心向党》《博济故事》等特色栏目,记录医护人员的暖心瞬间,展现百年老院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,多措并举讲好医院故事,激励广大职工履职尽责、再立新功。

今后,医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“美丽中国”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继承“比干遗风”,书写医者仁心,深植并践行“懂、暖、实、闯”核心理念,实行精益管理,提升患者就医体验,创新文化传播方式,内外兼修,致力于打造一所集自然景观、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现代化美丽医院。


上一篇:我院召开2024年中秋节廉政提醒谈话会

下一篇:我院举办哈密市招才引智大会

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-2024 版权所有
河南新乡卫辉健康路88号 13803800007 0373-4403114
豫公网安备41078102000063号 豫ICP备16038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