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理天地

我心中“暖护”的模样 ——读张中南《唤醒护理》有感


(文/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 赵佳)

近日拜读了张中南教授的《唤醒护理》一书,感触颇深,他以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视角,对护理、护士、护理管理等元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诠释,更是对护理专业责任和价值的回归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。

书中第一部分“迷失的护理”中所提及的护理缺位现象,如病情了解滞后、教育指导缺失、患者恢复延迟、功能训练缺乏等等,这些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,但是这些并没有被护士或各层护理管理者所重点关注,尽管现在的各项质控标准中也涉及健康教育、功能锻炼等。那些一带而过、一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督导一次的护理质控,于此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。而一些表面化的“微笑服务”、“清洁卫生”等更容易让管理者衡量护理质量。记得原卫生部一位老师在讲优质护理服务时举得一个例子,大致意思是护士将亲情服务做到了极致,患者也很认可,但是由于观察和护理不到位导致患者压疮发生,患者治愈出院后还给护士送来了大红的锦旗,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优质护理吗?为了达到基础护理的要求,护士机械的为每个患者洗脸、洗脚,难道这就是优质护理吗?

在这些问题上,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——护理工作,一定要从专业出发。哪怕是对患者一丁点的关心都要考虑专业问题,记得在眼科病房实习时,发现每天输完液,责任护士会将患者床头的输液架去掉放于床下,我问老师为何多此一举?老师回答说,我们的患者大都视力不好,这样做是防止患者下床活动时磕碰住,顿时对这个病区如此细致的人文关怀举措肃然起敬。点滴小事儿,尽显护理照护的专业化和人文性。书中讲到我们应从专业护理、个性化实施生活护理、无所不在的教育指导及事半功倍的功能锻炼来做到“人本位”的整体护理。但是,在临床实践中,我们尚存在些许差距。比如工作在外科病房,对于患者术前紧张焦虑至失眠、哭泣,术后疼痛难忍、舒适的改变等司空见惯的情况,我们给予的回应可能是漠视或束手无策,前者意为从未将此放在心上或认为与治疗无关,而后者呢,我们从患者的反应、症状评估出了异常却未实施有效的干预。

在临床工作中,护理人力配置情况,护士的工作经历经验、职业价值观,繁忙琐碎的工作性质等众多主、客观条件,均会影响到护士对个性化功能锻炼、心理护理等体现护理内涵质量工作的实施。虽然在实现“人本位整体护理”的道路上障碍重重,但我们还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努力缩小差距。《唤醒护理》这本书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。

首先,深刻理解“人本位”理念并将至落实到工作中。所谓“人本位”就是以患者为中心,读懂患者的需求,认同患者间的差异性,重视患者身体、言语的反馈。就像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对“疼痛”的处理,从护士评估患者疼痛剧烈,到通知医生,开具医嘱,处理医嘱,若科室无此类备用药品,还要去药学部取药等,到最后给患者用药,可能一个小时时间就过去了。审视护士工作流程,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,一切按部就班,而对于疼痛的患者及焦虑的家属来讲,等不到取药就会催促、不满等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是否应该以人本位的护理意识,急患者所需呢?比如到床旁查看患者的体位是否舒适、生命体征有无异常,给予安慰,告知其转移注意力的技巧等等,如果科室无备药,与医生进行沟通,尽量缩短给药时间。有时候,繁忙的工作和条条框框的制度流程禁锢了我们的思维。

第二,重视患者心理并实施恰当而有效的心理护理。不同疾病的住院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,我们在评估单上也会评出患者“紧张”“焦虑”等,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评估阶段,而未给予一些有效的干预,实施的措施或许也仅限于对患者的问候、关心、语言的安慰等。我们是否可以将护理心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移植到临床护理工作中,比如感恩日记、正念减压等,让这些研究也不总是躺在数据库里。

第三,建立循证的思维,找寻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临床问题。其实,这也是护理专业性的体现和内在要求,却也是我们最缺乏的和最难做到的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培训、终身学习,敢于质疑和冲破常规束缚。

从专科护理的角度出发,将人本位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,用最有效的手段解决专科问题,为“护”能如此,也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、专业的、有温度护士。这就是我心中“暖护”的模样。



上一篇:珍藏记忆里的一个人

下一篇:梳子上的关怀——健康的守护天使

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-2024 版权所有
河南新乡卫辉健康路88号 13803800007 0373-4403114
豫公网安备41078102000063号 豫ICP备16038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