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为何“大吃大喝之后反而没劲”?

张清峡:2024/9/18 17:11:47 浏览次数:23次

夏季,正是大家“啤酒海鲜小龙虾”的时节,不少人约上三五好友,街边小吃摊一坐,大家好像不仅要吃饱,还必须得吃撑才行。俗话说:吃饱才有力气,可是有一部分人饱餐之后反而肢体无力,有的睡一觉就好了,有的一直不好,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?原来呀,是饱餐之后继发引起的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”导致的,那么。什么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呢?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其中的奥秘吧。

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“周期性麻痹”,周期性麻痹,又称为周期性瘫痪,是指骨骼肌肉反复出现软瘫,发作期间无任何症状,只有在发作期才肢体无力,发作时可根据血钾浓度分为低钾性周期麻痹、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和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,临床上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最为常见。

低钾性周期性麻痹,顾名思义,是低钾原因导致的周期性肢体无力,发作时血清钾水平低于正常值,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。常见诱因为:疲劳、感染、创伤、寒冷、情绪激动、饱餐、酗酒、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及碳酸饮料等,也就是说,在过度疲劳、寒冷、激动和大吃大喝以及大量饮酒后容易出现,常见症状为肢体对称性无力,程度不等,可以仅仅乏力感,亦可四肢肌肉完全瘫痪,近端重于远端,甚至累计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,及累计心肌导致心律失常。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有一些前驱症状,如:肢体疼痛、感觉异常、口渴、多汗、少尿、潮红、嗜睡、恶心等症状。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以20-40岁男性多见,男性约为女性患者的3~4倍,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会减少。

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发病机制尚不清楚,可能与骨骼肌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的波动有关。发作期血清钾明显下降,心电图呈低钾性改变;发作期间血清钾处于正常水平,治疗方法为积极补钾,预防低钾导致的各种并发症,如呼吸肌麻痹、心律失常等。该病通常需要与重症肌无力及吉兰巴雷综合征相鉴别。一般预后良好,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趋于减少。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哦!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赶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吧!

作者:神经内科五病区主治医师 张清峡

审核: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医师 刘艳霞


上一篇:警惕!儿童突发晕厥别大意

下一篇:“桥本”不可怕,做好这几点

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-2024 版权所有
河南新乡卫辉健康路88号 13803800007 0373-4403114
豫公网安备41078102000063号 豫ICP备16038690号